2005年5月在考察世界上最高的隧道—青藏铁路上风火山隧道(高4905米)及二东I“热岩溶”现象。
卢耀如:工程地质、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(1931年5月1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)。
1953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。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等。
卢院士从事岩溶及有关水文地质、工程地质、环境地质工作50余载,在岩溶(喀斯特)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十分突出。对岩溶形成的溶蚀机理进行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,探索了碳酸岩在不同环境下的复合溶融作用及化学-生物溶融作用和碳酸盐岩在不同环境下的复合溶融作用机理,体现了研究岩溶的前沿方向。他密切结合岩溶地质的实际调查,进行了岩溶水动力条件和作用过程的研究,提出了12种岩溶水动力条件类型和3种岩溶作用的演化过程。
在工程地址和地质灾害防治方面也取得了显着成绩,提出了工程环境效应和地质灾害链等科学问题;开拓了地质-生态环境的系统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。已公开发表中、英文论文 80 余篇,出版论着和成果6部及一图系。1999获“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”。
附件:《院士传记》之卢耀如